当前位置:首页 >> 毛相思子

边角经济的多种发展模式长苞小檗

2022-09-07 20:36:45  瑞士农业网

“边角经济”的多种发展模式

任清松李禄超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邑县部分贫困村以脱贫“摘帽”为契机,利用村内房前屋后、沟渠路旁土地的“边角资源”做文章,干群联动、统筹规划、变废为宝,探索出了一条发展“边角经济”的强村富民之路。

邢仙龙村“集体 群众”——

犄角旮旯变成“聚宝盆”

最近一段时间,邢增然的手机很忙,有联系要来村里参观学习的,有对即将收获的大蒜询问价格的。作为临邑县6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之一的邢仙龙村的党支部书记,邢增然从没像现在这么“风光”。

而让他“风光”的,是村里多彩的“风景”:灰色的柏油路与红色的人行道宽阔整洁,紫叶李排列两旁;在白色篱笆围成的墙边屋后空地上,绿油油的大蒜和葡萄苗长势喜人;粉刷一新的白墙上,五颜六色的墙画主题鲜明。

过去的邢仙龙村可不是这样的。村民马传亮告诉我们,这个村98户中有12户是贫困户,且因地势高,灌溉用水困难,环境脏乱差在附近是出了名的,集体积累更是一分钱也没有,是个典型的经济“空壳村”。

“只要想干事,办法总比困难多。”宿安乡班子成员通过“思想碰撞”,决定结合该村村内街道、胡同较宽,闲散地较多的实际,在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的闲散地块上做文章。

说干就干,2016年4月份,该村清理出闲散地13.2亩,邀请县扶贫办、农林局、水产局、蔬菜局的专家及对接帮扶单位,召开项目评审论证会,确定了以村内种植葡萄为主、村北种植大棚蔬菜为辅的产业模式。“在街道两侧建成葡萄园,前两年实施葡萄、红薯、大蒜间作种植,第三年葡萄进入盛果期后就光种葡萄。”宿安乡农办主任李义营介绍道,“去年红薯收入1.5万元,大棚承包费收入2.7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1500元,已达到了脱贫标准。”

尝到甜头的邢仙龙村,又将村西一处盐碱低洼地改造成池塘养殖淡水鱼,并利用挖出的土方新建了一处假山公园,种上了垂柳和樱桃。正在路边管护葡萄园的村民说,如今村里没有闲地,房前屋后、旮旮旯旯都“生金”。

董家村“集体 企业 贫困户”——

三方合力拧成“一股绳”

“一个邢仙龙村脱贫不是目的,将邢仙龙的模式嫁接到其他村也能结出硕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临邑县委书记林春元说,“为此,我们鼓励部分村庄大胆实践,采用灵活的发展模式,打破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瓶颈。”

4月10日,林子镇董家村正在村主干道两旁种植垂柳。借鉴邢仙龙村的发展模式,该村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三权分置”,整合集体、企业、贫困户三股力量,对“边角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改造升级。新模式下,村集体只负责清理闲散土地而不用投入一分钱,以土地所有权入股;企业提供幼苗、技术并负责销售,以苗木入股;贫困户负责日常管护。

“我们在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由党员干部带头拿出闲散地,无偿收回村周边闲散土地、空宅基110余亩。”该村党支部书记董玉民介绍说。去年,他们邀请农业专家到村调研,根据村内的土壤、水源、规模、分布等做了多方面研究探讨,确定采用“集体 企业 贫困户”模式经营经济作物,按照3:5:2比例进行分红。79亩的原闲散地种植绿化苗木,林下穿插种植大蒜、葱、朝天椒,32亩的坑塘种植旱藕,全部与临邑文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采取订单农业的经营方式。另外,5.3亩废旧坑塘改建成鱼塘,全部承包给大户。

“按照今年增收5万元的保守估计,村集体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就能获利1.5万元,贫困户可分红1万元。”董玉民说,“等过两年绿化苗木见效益了,收入还要高。”

枣园村联合附近5个村——

以点带面形成“产业带”

在发展“边角经济”的实践中,临邑县结合不同的村情还探索出了“集体 群众”、“集体 合作社(大户) 贫困户”、“集体 公司 农户”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在临邑县53个集体经济“空壳村”中遍地开花,实现了集体和群众同步增收。

4月11日,孟寺镇枣园村房前屋后一片热闹的场景。村民们在新整平的边角土地上忙着种土豆,小块地靠人工,大块地靠机械,播种机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将种子、肥料、除草剂一并播下。

今年开春,枣园村便开始整治闲散地,并对村内的废弃房屋、猪圈、占道车库等进行了拆除。“这些闲散地采取土豆 地瓜轮种、蔬菜与果木间作、养鱼种藕三种种养模式。”孟寺镇扶贫办主任郭宗虎介绍说,“而在利益分配上,采取‘集体 合作社 农户 贫困户’的模式,按照2:2: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同枣园村一样,周边营子、马保等5个重点贫困村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闲散地整治,6个村累计整合闲散土地377亩,水面62亩。同时,6个贫困村以点串线,带动沿线羊栏、刘钟楼等非贫困村“边角经济”发展,形成了孟寺镇“边角经济带动片”。

然而,这只是临邑县大思路规划边角经济促脱贫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县从农村现有资源出发,以“促进农村持久发展,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有效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现状”为出发点,加大整合力度,以贫困村为示范推进点,串连周边非贫困村“边角经济”发展,带动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脱贫。重点打造理合务镇田庵、牛家等11个村,宿安乡魏家、田家等6个村,孟寺镇营子、枣园等6个村,临南镇黄瓜刘、边家等6个村,形成临邑东部“边角经济带动带”。最终达到“闲散土地整合再利用、村容村貌改善优环境、发展种植带产业、集体经济破瓶颈、贫困人口增收入”的目标。

宿安乡魏家村就是“边角经济带动带”的受益者。“去年我们都羡慕邢仙龙村摊上好事了,才一年工夫,村子就大变样,没想到今年这好事就轮到我们村了。”村民杨秀英高兴地说,“现在犄角旮旯的闲置地都成了生财的‘金饽饽’,我们就坐等分红啦!”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