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察隅矮柳

甘肃退耕还林十多年播绿又富民六谷子

2022-07-07 19:36:21  瑞士农业网

甘肃退耕还林十多年 播绿又富民

1月5日消息:退耕还林是国家实施的重大生态。甘肃实施退耕还林十多年来,使缺林少绿,干旱多沙,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陇原大地发生了重大变化:42.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森林覆盖率将提高3.8个百分点;工程区的166万农户、728万农村人口户均受益7945元,人均受益1800多元。山绿了,水清了,农民富裕了。国家的生态工程真正成了甘肃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各级党委政府的德政工程。

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1999年至2010年,甘肃累计治理陡坡和沙化耕地1003.3万亩、绿化宜林荒山荒坡1752.5万亩,封山育林195万亩,郁闭成林后森林覆盖率将提高3.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地区林草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遏制。据测定,陇南市的退耕还林每年至少可减少水土流失500万吨,蓄水1500万立方米。定西市安定区退耕区土壤单位面积侵蚀量从2005年的274.3吨减少到2010年的5.3吨,平均每年减少53.8吨。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局部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和调节,霍城河、马营河等主要河流来水量逐年增加,多年不见的白天鹅、黑鹳、白鹳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野生动物已频繁出现在山丹、民乐、肃南的部分退耕还林区。

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经济林果、种草养畜、中药材种植、林副产品加工、森林生态旅游、劳务输出、绿色禽类养殖等,是甘肃各级党委政府探索总结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现已发挥出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凉市建设培育果树万亩乡镇36个,千亩以上果树专业村279个,优果率达到了65%以上,商品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地价连续5年位居全国之首。陇南市通过退耕还林建设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的优美环境,带动了城区周边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全市以生态旅游兴办农家乐60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4000多人。定西市安定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林草间作,新建牧草基地55万亩,配饲料、改圈舍、引良种,实现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全区畜牧业产值比退耕前增加了44.5%,人均畜牧业收入达400多元。退耕还林打破了过去以粮为纲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增加了农民人均收入。12年来国家累计投入粮款补助131.9亿元,全省退耕农户户均受益7945元,人均受益1800多元。退耕还林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种草养畜、林下经济等不断增加收入。据不完全不统计,全省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共新建经济林果基地400多万亩、牧草基地330多万亩、中药材基地40多万亩。陇南市新建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特色林果基地110万亩,带动培育了一批加工和营销企业。2011年,全市人均林果业产值达到580元,比退耕前增长了49%,有近20万户、80多万人口依靠林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退耕还林后全省农村劳动力输转人数和务工收入逐年增加,分别是退耕前的14倍和23倍。据张掖市劳务部门测算,平均每退耕22.3亩,就可以向外输转劳动力1名,近年来工程区新增加外出务工人员2.2万人,平均纯收入为3500元,相当于退耕地每年每亩增收156.95元。

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各地加大村镇面山、房前屋后绿化,以及农田林网建设力度,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改观,呈现出庭院绿化、环境美化的新农村气象。各地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契机,合理统筹退耕还林与中低产田改造、农村道路和农村能源等项目,改建节能灶、节燃炕,修建沼气池,大力推广使用液化气、太阳能、风能和电能等新型能源,推进了农村能源结构改变。至2010年底,全省共建设基本口粮田180.75万亩,建设户用沼气池14.77万口,节柴灶16.29万个,太阳灶31.13万个,建成薪炭林40.81万亩,退耕还林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强了全民生态意识。通过大力宣传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广大干部群众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据中科院调查,全省农民对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认知率达99%,90%以上的农民支持退耕还林工程,认为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非常必要。平凉市城乡联动、干群联手,军民共建党员林、共青团林、夕阳林、三八林、青年林,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绿化家园、美化环境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退耕还林盘活了林业要素市场,调动了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张掖市涌现出50亩以上的私营企业和造林大户220户,吸纳各类资金8600万元。陇南市流转宜林荒山荒坡10万亩,有千亩以上的林业大户15户,涌现出一大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庄园的先进典型。

液压试验机价格

吉林试验机

济南试验机价格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