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戟叶堇菜

形势政策教育网上谈第一期关注三农问题张家界大苞寄生绵萆薢茑萝松神香草z

2022-09-22 15:31:02  瑞士农业网

形势政策教育上谈第一期 关注“三农”问题

形势政策教育上谈第一期 关注“三农”问题

[刘晓航]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三农”问题在中国始终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也始终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的问题。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一体、统筹建设的新的建设发展阶段。

在这样一个阶段,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央采取这么多有利于“三农”的政策,比如进一步放开如粮食主产区收购市场,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等等。制定这些政策的依据是什么?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么贯彻和落实这些政策?另一方面,在大好形势下,应该说农村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今天特地邀请有关部门和研究单位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几位基层代表,和广大友一起座谈“三农”形势和政策,希望通过讨论和交流,大家能够深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到农村

[主持人] 2004年,我国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这应当说是与国家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分不开的。请问,卢司长,国家财政作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能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时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实效?2005年,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财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促进“三农”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卢贵敏] 2004年财政根据中央对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和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些精神,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核心就是要促进粮食增产,增加农民增收。主要的措施就是“两减免、三补贴”,“两减免”就是取消除烟叶之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三补贴”就是种粮直接补贴,对良种补贴,对部分购置农机的农民进行补贴。

以2004年为标志,中央财政支持“三农”出现新的方式和特点。首先从指导思想方面来讲,用我们金部长的话讲,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到农村。这与中央提出的重中之重的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认识还有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形成了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体系。

第二,以2004年为标志,“两减免三补贴”彻底改变了2000多年以来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从2004年开始逐步减免税收,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国家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这也昭示着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向,就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第三,财政支持“三农”以人为本。同时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包括农村基本建设的支持。第四,增加了直补,让农民直接受益。我们算了一下,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持里面,超过三分之一是对农民直接补贴。

取消农业税估计明年就能实现

[主持人] 农民怎么收到这笔直接补贴?

[卢贵敏] 粮种补贴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就是按他种的亩数,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每个省不太一样,有的是存折卡,有的是现金。我们提倡用存折的方式。我们下去调查了一下,98%的农民基本上都能拿到这个现金,有的是因为打工,当年没有回去,没有拿到。

这些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去年农业形势非常好,粮食实现了增产目标,增加了700亿斤。农民收入也突破了长时间的低水平徘徊的趋势,去年增长了6.8%,也是非常高的。

从2005年来讲,中央一号文件是非常明确的,总的要求就是各项职能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现有的政策不能变,对农民的实惠不能减。而且要求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增加支持的力度。从财政来讲,首先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尽可能的在其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在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方面,主要对农民的直补还要继续做,而且今年的幅度可能比去年增加10%左右,同时大幅度的增加粮种补贴,大幅度的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再有就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去年有8个省一亿多农民不用交税了。今年有27个省农业税全部取消,大约有80%—90%的农民今年不用交税了。当时总理宣布是5年取消,估计明年就能实现。

中央采取新理念新措施高度关注农业

[主持人] 农业部是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张司长,请您简要谈谈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为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下一步将要采取的重要措施?

[张红宇] 应该讲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是不错的,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农民增收方面、粮食增产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归结这些原因,最好的形势表现就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着农村和农村经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我们总结了一下,大概有四个方面。

第一,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次在200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这个理念的。2004年、2005年两年中央连续发布了两个一号文件。第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城乡统筹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第四,胡锦涛同志提出两个趋向,在工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农村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到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发展的趋向。

根据这个判断,目前情况下,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中央这些新的理念、新的措施表明中央高度关注农业,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

农发银行可对粮棉产业化经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主持人]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政策性银行支农提出明确要求:要“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请问,朱主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司支农的政策性银行,将有哪些实际措施?

[朱英刚] 比如对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需要支持收购的粮食,那我们就要保证收购资金的供应。对于符合我们贷款条件的其他粮食企业,比如,只要符合我们的贷款条件,现在我们也给他们,支持他们收购农民的粮食。

第二,加强。这块业务是去年银监会刚刚批准的。产业化问题对农村的发展非简洁常关键,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就逐步办这项义务,今年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提供一些流动资金贷款,包括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从流动资金、中长期资金进行配套支持。

第三,适度对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主要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一些中长期支持,为搞活粮食流通提供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第四,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信息技术服务,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主持人] 200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叶司长,您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曾参与2004年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请问,您对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方针是如何理解的?

[叶兴庆]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发展理念。多予少取放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统筹的一条具体路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则是这些重大决策的进一步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指导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是新阶段正确处理我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带有普遍性的做法。在工业化进程中,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工业化国家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普遍做法和成功经验。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有能力实施的政策选择。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中,我国主要依靠他们已使用电脑模型生成了不计其数种不同的泡沫构造农业提供的积累,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全面发展城乡经济。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不仅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和城市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6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二三产业占就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1. 8%。从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农民进城 公共服务应该惠及所有人

[主持人] 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说,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消除,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的任务还很艰巨。韩部长,您是研究农村经济有突出贡献的著名中青年专家,请问,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机制建设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哪些工作?

[韩俊] 根据我们的研究,要解决好我们国家的“三农”问题,在机制建设方面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或者说新阶段、新时期我们的“三农”政策必须有三个支柱。第一,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以工哺农本质含义是用工商企业创造的利润、提供的税收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实际意义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逐步照耀到农村。

第二,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也就是说要敞开城市的大门,要消除城乡壁垒,打破二元结构。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有一种误解,只要城市化水平一提高,“三农”问题就能解决,这想得太简单了。

我们最近写了一个研究报告,就是巴西贫困窟对我们国家的启示。首先让农民进城,然后还要考虑它的住房、子女教育等等,都要提供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城市的发展思路一定要改变,城市的政府不但是有本地户籍居民的政府,你是全体在这儿就业、在这儿生活所有公民的政府,所以公共财政支出应该覆盖到所有的人,公共服务应该惠及所有的人。

第三,要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现在到农村一看,税费基本免掉了,农民还有什么意见?农民最大意见就是土地问题。温家宝总理讲要把土地的使用权、经营自主权永远交给农民。我觉得只有土地定权,农民才能真正定心。但是土地没有真正定权,我们把土地的经营自主权永远交给农民,但是你到农村一看,农民心里还是不踏实。

所以首先要进一步界定土地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这么快,一亩地一用于商业用途就增值几十倍、几百倍。土地的增值收益一定要拿出一部分来让农民分享。现在农业地转用非农用地,对农民的补偿实在太低,征地的范围太广,对失地农民没有建立社会保障。

城乡二元结构中制度成本太高是当前第一大矛盾

[主持人] 刚才,几位嘉宾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谈到了对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认识和各部门采取的具体举措。下面,我想请问一下温院长,您是对农业与农村发展方面有独到研究的著名专家,根据您多年对农村的调查和研究来看,您认为,当前影响和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温铁军] 大家都知道,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在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都必然出现两个下降的趋势,一个就是农业占GDP的比重是下降的趋势,这在我们国家也是很明显的,现在农业占总量只有15%以下,近年来维持在14.5%左右。同时,农业占经济量的比例是低的,但农业人口仍然占绝对比重,也就是说超过50%以上,到目前为止仍然在60%。

第二个下降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人均纯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也就是农民的相对收入水平是不断下降的,但绝对值可能有所上升。 这两个下降导致现在很多问题,靠农村自身来解决是解决不了的。客观的看,从十六大以来,强调“三扫帚岩须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已经是四次了,强调了财政的,强调了政府的。

我个人来看,和这“两个下降”相结合是比较对路的,因为不可能靠他自身来解决。农业结构调整,靠农业自身来提高农民的收入,作用不是非常显著。所以90年代以来强调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应该的,但是作用不是很显著。现在开始强调财政如何加强对农村公共开支的支持,这个我觉得是很对的。

像中国这样一个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有限资源来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城乡对立性的二元性结构,这在80年代时就提出过,到2002年十六大又把城乡二元结构写进报告里,我们应该看到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性。 说制约问题,有人认为加快城市化,农民进了城,农民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假设是成立的,但是现实是困难比较多的。

有人说中国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占GDP已经占到了85%,但是城市化率只有40%左右。但是看城市的绝对人口,中国的城镇绝对人口是世界最大,你有多少资源能支撑得起如此庞大的城镇人口进一步扩大?很多学者简单的判断,只要怎么着,就能怎么着,这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还有相当长的时间,短期内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的。

跟搞法律的人聊,他们说现在法学界连欧洲、日本的法律都不敢看了,除了美国的法律。依法治国这个是对的。在城里设想的制度或者能维持的制度,你到农村去试试,都会造成相对比较高的成本。所以你问我深层矛盾,城乡二元结构肯定长期存在,如果把城市的那套照搬到农村,就会导致制度成本太高或者叫现代化的制度设计和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交易费用太高,这是当前的第一大矛盾。

政府要用“买单”的方式来为农业服务

[主持人] 通州区是北京的农业大区,于区长,您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请您谈谈,在“三农”工作中该如何体现和发挥政府的职能?作为首都的郊区,是如何结合“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和自身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三农”工作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在思路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工作中有哪些新的举措?

[于世疆] 通州区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又是新北京的一个体现,围绕北京郊区农业怎么发展?特别是围绕怎么为农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把大政府变成大服务。今年我们探讨这么一个办法。也就是说围绕着农业生产,包括农业生产的安全,包括节水,我们搞了“四大园”。围绕动植物防疫检疫,我们搞了一个村级防疫园。

围绕着农业技术服务,包括病虫害监测,我们搞种植业的大园。包括包括围绕北京节水紧张,我们又搞了节水园。也就是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在提高大服务当中,政府怎么体现职能?不简单是恢复原来的编制,增加原来的费用,现在就是面对不可能搞这四大园,我们算了算,按照广覆盖、多层次的布局,每年从财政拿出300万就够了,把安全问题解决了,把上级政府、科技人员下不去乡没有渠道的问题解决了,特别是把农民的需求通过这四大园反馈上去了。

围绕着政府服务农民,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在观念上有一种改变。往往一提到“三农”问题,也就是经费问题、人员问题等。怎么把政府有限的投入,政府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投入和农民的需求真正对接起来,特别是如何把农业安全问题,作为政府职能充分体现。

政府在“三农”问题当中,特别是农业生产当中,政府要用“买单”的方式来服务。作为北京郊区,新北京、新奥运,郊区怎么办?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北京郊区体现的是郊区城市化,在农村来说就是农村城镇化。

国家给农民补贴不是一个根本的长期增收措施

[主持人] 下面,我想请问一下怀柔区渤海村张崇国书记,张书记,您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作为农村最基层的干部,应该说,对“三农”问题感受最直接,对“三农”工作感受最深刻。请问,您认为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张崇国] 我是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从1972年到现在一直从事大队领导工作。对农村工作略知一二。“三农”问题是各级政府比较关注,也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通过最近一二年的时间来看,国家对于支持“三农”政策中国对既有建筑门窗改造构成的市场额将超过万亿元最多、资金投入最多、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

农村如何解决老百姓增收的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3年到1994年,这段时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因为当时老百姓首次得到土苞叶兰属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逐年多耳毛蕨增长。加上国家在这方面采取的倒挂补贴政策,还有就是社会总量需求。所以农业产品这不愁销售。

从1994年以后,进入市场经济,国家取消了倒挂补贴政策,农民收入开始走向低谷,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从2003年开始,国家极其重视,拿出补贴,但是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长期增收问题,仍然还有所困扰。如何解决老百姓增收致富问题?首先靠政府政策的倾斜和出台。农民这块,无非就是土地,一亩地纯收入在200元左右。

2004年,国家出台政策,一亩地玉米补助60块钱,没补助之前,玉米0.64元一斤,通过补助,现在市场价格0.54元,等于国家拿出补助的钱以后,他没有增收,谁增收了呢?企业增收了。所以虽然补了,但是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所以这不是一个根本的长期措施。

小孩流鼻血怎么办
1岁的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小葵花露多大宝宝可以喝
孩子感冒发热能喝葵花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吗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