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棒果雪胆

大棚早春尖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岭南槭

2022-07-19 21:49:07  瑞士农业网

大棚早春尖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早春尖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棚早春尖椒栽培技术管理简单,省工省时,利用穴盘基质育苗、地膜+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解决了大棚栽培过程中出现死棵的问题,提高了尖椒的品质和产量,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大棚早春尖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茬口安排

塑料大棚早春茬尖椒于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翌年2月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采收,7月上旬采收结束。

2、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弱光、产量高、品质好、连续坐果能力强的早熟黄绿皮尖椒品种,如新科18号、新科8号、新金富808、洛椒黄冠7号等。

3、育苗

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将种子置于磷酸三钠水溶液(磷酸三钠1氯酸钠溶液(含5.25%~5.45%次氯酸钠的日用漂白液加3倍体积的水)浸种1~2 min,风干后播种。

3.2 播种

播种时间宁早勿晚。根据温室加温条件,在11月中下旬,采用50孔的穴盘和性状稳定的商用基质进行播种。播种时,每穴播1粒种子,播种深度0.8 cm左右。播后用蛭石覆盖、刮平、浇透水。

3.3 苗期管理

出苗前,晴好天气保持白天气温28~30℃,夜温15~18℃,阴雪天气及时开启加温设备,保持白天气温,浇水在上午进行,保持基质75%的最大含水量。供水均匀是齐苗的关键,苗床边缘蒸发量大,应适当增加供水量。每天中午进行短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真叶露心时开始浇灌水溶性复合肥(N-P-K为浓度为0.05%左右,以后逐渐增加浓度至0.2%,每隔1次灌水施1次肥。

阴雪天气,保持白天气温15~肥,喷施1次碧护15 000倍液和75%多菌灵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做到带肥带药出圃。

该茬尖椒壮苗标准为:7~8片真叶,株高。门椒坐果后,将垄沟、垄背全部用黑色地膜覆盖,推迟覆盖地膜,防止水分在土表凝集,配合蹲苗,可促进根系下扎,形成庞大稳定的根系,抑制地上部徒长,防止落花落果。

5.3 结果初期管理

管理重点从促秧转向促果。白天温度25~28℃,夜间15~水,每间隔1水施1次肥,667 ㎡施用复合肥(N-P-K为水,除隔水施用复合肥(N-P-K为12-6-40)5 kg以外,每10天施用1次腐植酸类水溶肥,养护和复壮根系。叶面喷施0.2%硼砂液,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促进坐果。及时摘除内膛的细弱枝和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利于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预防病害发生。遇到价格较低的年份,可适时摘心,及早采收。

6、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控制“死棵”,安全、优质、高产的重要内容。该茬尖椒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炭疽病、病毒病,虫害主要有烟青虫、蚜虫、粉虱、蓟马、茶黄螨。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结合温湿度管理,于病虫害发病前喷药。

注意清洁田园,减少病虫来源:定植前彻底清除棚内的残株和杂草;栽培过程中清除棚内及大棚周边的杂草,整枝去叶后及时带出大棚深埋处理。选择夏季高温休作期的连续晴好天气,棚内土壤用透明地膜覆盖,浇透水,四周压实,密闭大棚,根据天气情况连续暴晒15~30天,可有效杀灭残存的病原菌、害虫及其虫卵。

6.1 病害防治

苗期,连阴(雪)天到来前,提前2天在傍晚用50%异菌脲烟剂熏棚,预防灰霉病。缓苗后用100万个孢子/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6 000~7 500倍液彻底喷洒植株,15天后再喷洒1次,可有效预防疫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提高植株抗性。当棚内出现疫病或炭疽病的中心病株后,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交替喷雾,5~7天喷1次,连喷2~3次。病毒病发病后,立即喷1次碧护10 000倍液,每5~7 天喷1次。同时控制好蚜虫、粉虱、蓟马等传毒害虫。

6.2 虫害防治

定植后每667 ㎡悬挂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各30块,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调整高度,保持粘虫板下端与植株顶端平齐,诱捕蚜虫、粉虱和蓟马。烟青虫发生后用1%甲维盐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后用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每3~4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在阴雨天傍晚用,连喷2~3次,重点喷雾部位为植株上部尤其是嫩叶背面和嫩茎处。

利用该技术可实现亩产5000公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产值可达1.2万,大棚早春尖椒种植效益非常可观!

上一篇 三种最受市场欢迎的小番茄品种简介 下一篇 番茄种植:温室栽培标准准则

下颌骨削骨大约多少钱

健脾养胃

毛孔变大怎么办

大豆异黄酮作用

包皮炎的症状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