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距瓣豆属

福建泉州乡村的生态文明给百姓带来了幸福生活雀喙黄耆

2022-06-28 05:16:05  瑞士农业网

福建:泉州乡村的生态文明给百姓带来了幸福生活

如今的大浦村,村庄庭院整洁、房前屋后干净 张志滨摄

在旧村改造一期,晋江大浦村的村民只要付38万元就能住上别墅 张志滨摄

杨秀珍有空时会做点拉链挣钱“打发日子” 张志滨摄

4月25日消息:农村的村民能否过上比城里人更好的生活?如今的农村不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还是经济发展的模式上,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大型系列报道联合采访团在走访泉州生态文明建设时就耳闻目睹当地美丽乡村新景象。

水土流失村庄成为“聚宝盆”

崩岗侵蚀地(高度风化的花岗岩)共12828处,约占全省崩岗总数的49.3%——作为福建省五个一类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的安溪县,这担子不轻。但在安溪县龙门镇的洋坑村,不仅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村民也因此发现生态环保的“生财之道”。

走进洋坑村,林木稀少,沟壑纵横,一些崩岗给人的感觉就像随时就要崩塌。龙门镇书记叶海强回忆,这里原来崩岗遍布,地表裸露,远离水源,林木稀少,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土流失不能停留在治理,更要做好‘活’字。”叶海强说。

盖过膝盖的水鞋,身着灰色的短袖,皮肤黝黑的陈世哲在人群中很不起眼,但作为安溪县珍山农业综合示范场的农场主,在这遍布崩岗的穷村里,他用4年时间挣到将近1000万元。

“养猪场建起净化沼气池,猪的排泄物经过发酵后转化的沼渣、沼液等成为茶园菜园肥料,既解决污染问题又节省了能源。”陈世哲介绍,农场占地面积500亩,其中有机茶园120亩,经济林350亩,已成为集养殖、沼气、茶叶、经济林、果树、蔬菜等一体化的农业综合示范场。

陈世哲笑着算了一笔账,500亩的农场每年的租金不到1万元,但投资建设的200多亩的生态茶园,每年保守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正在使用的年出栏6000头生猪养殖场,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收入,地头田间有空余的地都被种上名贵树种,就连生猪养殖场周边都种满了桃树,“这里才是真正的聚宝盆。能赚多少要看行情,但保守算,每年赚到上百万不成问题。”

如今的安溪县珍山农业综合示范场,已经开展了以沼气、沼液为纽带的生态示范项目建设,配套有一个1200立方米的沼液贮肥池和3500米的沼肥喷灌输送管道,农场的沼液实现“零”排放。陈世哲用手扫开树下的草丛,指着铺设的管道告诉记者,就是通过这些管道为植物输送沼肥,“茶林的喷水管道更好,只要轻轻一转开关,就能在送水和送肥间马上转换。”

“按照估算,每年为农户节省生活用能资金9万元以上。”陈世泽介绍,产生的沼气都是无偿供给洋坑村的农户使用,目前,农场已经安装沼气管道长达1万米,沼气入户率达到94%,为洋坑村角落的80多户农户提供了清洁沼气能源。

经过近几年的植被恢复,如今的洋坑村已经是树木葱郁,花草繁多。但更让叶海强引以为豪的是,这样“活”的治理方式,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子,还解决了水土保持治理的后续管理问题。

村民生活过得比城里人好

晋江市磁灶镇大埔村的村民杨秀珍回忆,以前的大埔村一穷二白,房屋低矮破旧,环境脏乱差,交通不便,“房子挤在一起,摩托车都拐不进自家门。”

现如今,走进大埔村,别墅林立,绿树成萌,干净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清新的空气带着几分泥土气息,高标准建设的敬老院、小学、幼儿园,成立专职环卫队、全面普及自来水,建设公园绿地,配套篮球场、门球场等文化设施……想到这村子落户,比进城难上好几倍。

“要让村民过上比城里人更好的生活。”这是吴金程1997年担任大埔村书记时的理想。

在2000年大埔村正式启动旧村改造的同时,村里成立了一支18人的村内环卫队伍,制定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公约、环境卫生监督等制度,做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与改厕、改厨、改圈、改水、改路等“家园清洁行动”。

如今的大埔村,村庄庭院整洁、房前屋后干净,切实改变了卫生脏、乱、差现状,实现村庄卫生无死角,共有公园绿地5个,绿地面积达100亩,宜林荒地绿化率达90%,真正做到了“水清、岸绿、景美”。

环境好了,村民生意就好做了。吴金程的办法就是通过建设美丽农村“筑巢引凤”。

从1997年开始,大埔村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全面收回集体土地,采取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土地租赁的方式,壮大村财实力。利用村党校、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明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村民参加劳动素质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村内企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

村民的收入的确是增加了。驻村干部李玲玲介绍,以前大埔村的店租每个月350元,现在每个月有3000元,“村民就业机会也增加了,比如做餐饮、搞运输、搞建筑装潢等等。”

吴金程喜欢用数据说话,在旧村改造一期,村民只要付38万元就能住上别墅,配套建成的安置楼,大埔村以成本价出让给困难户,并且每户补助5万元装修费,“早在1997年当村主任时,村民年收入才3600元,2012年达到27500元;97年村财也才28000元,2012年达到了300万元。”

全职做家务的杨秀珍,有空时会做点拉链挣钱“打发日子”,“现在环境漂亮空气好,不少城里人羡慕我们了。”更让她开心的是,去年投资建成的“大埔敬老院”,为全村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全免费的公益托老服务,并以五保、低保及孤寡老人为重点优先照顾对象。现有150位老人入住,年纪最大的有94岁。

建设美丽乡村让文化“富民”

位于安溪清水岩脚下的蓬莱镇蓬格村,通往村子的路旁随处可见建设“美丽乡村”的宣传标语,最靠近清水岩景区的蓬格头,公路两旁21幢房子正按照统一标准加紧立面整修。傍晚时分,轻音乐在山谷回荡,茂林里的枝叶随风波动。

“蓬格村的优势是文化旅游风光,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步。”安溪县蓬莱镇书记黄永岗说,清水岩景区的清水祖师在台湾信众达1000多万人,分炉500多座寺庙,有效促进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在2012年,清水岩景区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为留住香客,今后几年蓬格村将以“突出幸福安居,突出规划,突出文化旅游新村建设”为目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家在蓬莱镇的村民说,不仅要体现美在环境,更要突出美在生活,这样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蓬莱镇也决定将重点在这打造“农家乐一条街”,并且已经确立了亚珠农家乐、罗星公园区、蓬格山庄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既有休闲体验式的农家乐,又娱乐性的罗星公园,还有作为餐饮购物的仙阁山庄。”黄永岗相信,这将会是文化旅游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搭配。

文化,既可以增加安溪蓬格村村民的收入,也可以提高台商区洛阳镇梅岭村村民的内涵。

“我们有信心,5年内把她打造成台商投资区真正的美丽乡村。”在泉州台商区洛阳镇梅岭村总支书记王适阳看来,梅岭村文化底蕴很厚,生态建设也做得很好,要加把劲发挥出特色。

早些年的梅岭,村里的鸡、鸭、牛等四处乱跑,没有整体的规划的村庄也比较乱,村民没有娱乐场所不知道玩什么。短短几年的“生态梅岭”建设后,如今梅岭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生态林面积2000多亩,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建设好、发展好梅岭村并不容易,七个分散的自然村,逼得梅岭村只能先从试点开始,机会成熟后再做到“以点带面、遍地开花”。要开什么样的花?王适阳认为,不仅要坚持生态优势,而且要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美丽乡村还应该让村民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梅岭村辖区内有历史名人朱熹、林则徐16处摩崖石刻,闽南大孝子陈明通、贞烈节孝庄时娘胎“二坊”遗址遗迹,千年古刹岭头观音寺、仙公寺等文物古迹。近年来,梅岭村建设了文化广场,每年举办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节,“营造出亮丽、温馨、健康向上的风景线,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

东芝电视维修

杭州东芝空调代理

广州回收茅台酒

护栏螺栓

太原彩印

内存型号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